16815658.jpg 

[01/04/2010] [財經日報]   張國榮逝世七周年,人們為何如此難忘張國榮?

2009年的最後一天,香港電臺公布「迎2010,香港人最愛香港的理由」選票結果,排在第一位的理由是「有張國榮」。緊跟在後面的三位才是「美食天堂」、「交通方便」、「購物天堂」。

這裏面也許有粉絲的力量,也許不夠客觀,但卻足夠話題、足夠故事、足夠戲劇。

十分切合張國榮的傳奇人生。

從2003年開始,每到4月的第一天,紀念張國榮便成為娛樂圈、媒體、榮迷等無法淡化的一件事情。今年也不例外。

每年這一天,世界各地的榮迷相聚一起,獻花、留言、燭光、聚會,甚至辦電影展,辦音樂會……場面溫馨、理智、有序,令人感動。其活動規模之大影響之廣非其他明星紀念能比。以此同時,國內四大門戶,7年來每年都會毫不厭倦的跟進、做紀念專題,在眾多不幸逝世的明星當中能夠得到這種待遇的,不誇張的說,僅他一人……

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現象。


七年,淡化不了荣迷对哥哥的想念

壹,繼續,張國榮……

2000年,張國榮舉行了備受矚目的《熱情演唱會》。10年後,4月1日,香港在中環遮打花園將舉行一個叫《熱情。印象。張國榮》紀念晚會,活動是免費的,只要感興趣都可以入場參加。觀眾屆時可以重溫張國榮最後一次演唱會的舞臺風采及透過臺前幕後嘉賓分享片段。
 
《热情 印象 张国荣》 纪念音乐会海报

操辦晚會活動的組織叫「RED MISSION」。這紀念活動系列他們已經堅持做了七年。

每年他們都會絞盡腦汁辦一個與眾不同的活動,今年整個活動以「熱情」為主題,除了晚會還將有《印象。張國榮》圖片展覽、《張國榮 -- 舞臺上的絕代經典》展覽、《星影流金——張國榮電影回顧》、蠟像館文化酒店獻花活動,直到4月13號才結束

從內容的多樣到活動操辦的專業,可以看出「RED MISSION」優秀的組織能力。可你很難想象,他們只是一個自發組織起來的歌迷影迷團體。

RED MISSION,中文全名「繼續張國榮歌影迷國際聯盟」,是在巨星張國榮先生逝世之後由他的歌影迷成立的一個跨越國界歌影迷團體。總部設於香港,按照香港法例登記為非牟利團體;其他地區分部包括:中國、臺灣、日本、韓國等。

類似「RED MISSION」的榮迷團體其實不少(內地便有「聚榮堂」、「紅」、「榮門客棧」等聚集地),他們分散在世界各地,透過互聯網及公開活動,建構成一個世界範圍的張國榮歌影迷網絡。其規模龐大,成了一個無法忽視的重要群體。

深處了解,能發現RED MISSION與普通歌迷會其中一個不同的地方就是突出公益性質。每年的張國榮紀念活動都安排有義賣與捐款,收益扣除開支後將撥捐兒童癌病基金等。除了RED MISSION,其他榮迷團體似乎也十分願意響應號召。

資深榮迷「的灰」告訴我們:「好像很少有明星的去世會引發如此深切而持久的懷念,但是張國榮確實值得大家這麼做。其實懷念他的也不僅是榮迷,像香港舉行的紀念活動,每次都有很多公眾參加,他們也願意藉此機會向這個陪伴他們多年的優秀藝人致敬。雖然他離開七年了,但是懷念始終未減,我相信以後也不都會改變,就算不再是這樣集中和公開的形式,但是他始終都在大家心裏的一個重要位置。」
 


說起來,其實RED MISSION的名字與理念其實也源自張國榮。

上世紀,96、97年張國榮舉辦跨年個人演唱會,期間同時為兒童癌病基金籌款。他特別請來設計師好友設計了一套三款的 Red Card 作義賣之用,Red Card的R.E.D。三個字母分別代表REGAIN重新、EXTENDED延續及DREAM夢想,結合意思是「為他人重新延續夢想」。

2003年張國榮逝世。一位馬來西亞榮迷首先提出了「RED MISSION」的理念,呼籲世界各地張國榮迷從悲傷中重新振作,團結起來,秉承張國榮的行善精神。此提議立即得到眾多張國榮迷的附和與支持。同時,香港張國榮迷亦有意透過正式成立歌迷團體來繼續籌辦紀念活動,「RED MISSION」的理念正好與各籌委的目標不謀而合,遂在徵求該馬來西亞張國榮迷的同意後,以英文「RED MISSION」及中文「繼續張國榮」為歌影迷組織命名。

2003年12月5日,RED MISSION繼續張國榮歌影迷國際聯盟正式成立。

粉絲有信仰,屬於情理之中;有理念,就可以變得十分強大。

正是在一批高素質的榮迷帶動影響下,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喜歡張國榮。就這幾年下來,隊伍也猛增了不少。有了如此多有愛心的人,也成為每次張國榮活動能如此成功的一個基礎。

貳,誰在寵愛張國榮?

「的灰」是內地榮迷裏旗幟人物。她的名字來自張國榮主演的電影《東邪西毒》,電影英文名字叫做「Ashes of Time」,譯回來就是「時間的灰」。她姐妹倆都很喜歡這部電影。「2000年左右,她在一個文學網站註冊的時候,妹妹先註冊了『時間的灰』,我就只好撿了下半截,註冊了『的灰』。」的灰說:「網名也取過不少,只有這個半開玩笑的名字一直跟我到如今,也是一種緣分吧。」

對於榮迷群體,的灰有她的看法:「其實每一個fans群體都是天南地北百花齊放,個人風格各各不同,喜歡張國榮的人更是跨度非常大,從十幾歲的到八十幾歲的,從國內的到國外的,什麼樣的人都有,但是好像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就是:喜歡了張國榮這樣一個人,要對得起他,襯得起他,要盡自己的最大可能,做到像他一樣好,就算做不到,至少也不能為他抹黑。例如,張國榮一生致力慈善,不僅出面募捐,自己也經常大掏腰包捐款,僅給兒童癌癥基金會,就捐了至少三百萬元,如今雖然他已經過世,但是榮迷們仍然秉承他的遺誌,積極參與慈善事業,每次紀念活動,都有公益籌款環節。還有,張國榮對祖國內地的感情很深,多次與內地影人合作拍片之餘,還頻繁出入內地訪友,觀光,甚至一度考慮在上海安居;在他的影響下,榮迷愛國之心更熾,四川地震期間,榮迷的捐款在一星期內就達到了十八萬元。所謂「什麼樣的偶像就有什麼樣的fans」,大致也是這個意思吧。」

張國榮受歡迎程度,不單表現在普羅大眾中。演藝圈裏,從老闆到各路明星對他也是敬佩有加。哥哥人緣之好,在明爭暗鬥激烈的演藝圈中稱得上奇跡。

兩年前,也就是2008年。香港演藝圈著名經紀人陳淑芳,為她故去的朋友張國榮舉辦《Miss You Much Leslie繼續寵愛音樂會》,結果訂票火爆異常,短短時間票就迅速售罄,音樂會只好再臨時再增加一場。

那年是張國榮五周年忌。陳淑芬邀請了張學友擔任藝術總監,演出歌手包括辛曉琪、梁詠琪、袁詠儀、張智霖、莫文蔚、許誌安、陳松伶、陳潔靈、黃耀明、草蜢、鄭欣宜、蘇永康等人,曾與哥哥搭檔電影《春光乍泄》的梁朝偉,封「麥」多年,也為哥哥重拾麥克風,演唱《風繼續吹》。
 
某年颁奖礼,梁朝伟答应哥哥,得奖便送他一吻


從金像獎四大天王合唱張國榮的《當年情》,到後起之秀陳奕迅、謝霆峰、張柏芝深受其影響,都能看出張國榮在圈中之魅力。

如的灰所言,張國榮的影響極具跨度。內地青年作家韓寒,向來不屑於與明星為伍,甚至對娛樂圈極盡諷刺之能事,但卻對張國榮表示敬服,2006年,他在自己首張專輯《寒·十八禁》中翻唱了哥哥的代表作《我》。

《十七歲不哭》作者李芳芳也是一位榮迷,她在其新片《天長地久》中從頭到尾以張國榮的「共同渡過」歌曲作為時代背景,她說:「我在紐約讀書的時候,經常沒日沒夜地在樓裏剪片子。累到不行,或者餓到不行的時候,我從樓裏出來,外邊夜涼如水,我帶著耳機走在濕漉漉的地面上,看著灰藍色的天空,不知道是要天亮了還是天黑了。那一刻,我聽著哥哥唱:『笑問誰肝膽照應』,『夜闌靜,有誰共鳴』,特別感動。你不可能忘掉自己人生那樣純,那樣真的時刻,你會永遠想辦法回到那樣的時刻中去。我當時就想,此情此景此曲此心,將來拍第一部電影時要把它放進去。」

的灰感慨說:「這幾年他去世後,我覺得榮迷們的凝聚力更強,對自己的要求更高,做得更好些。凡事都是失去了才更懂得珍惜,因為他的離開,大家更懂得關愛別人,欣賞自己,更懂得如何在有限的人生裏努力追尋自己的目標。我相信很多人都因為遇上他而讓自己變得更好。」

叄,哥哥其人

張國榮廣受歡迎原因很多,為人善良熱衷公益是最常被拿出來述說的,但在的灰看來,始終才華占第一位:「我自己覺得,首先他非常有才華,具備一個藝術家的全面質素,我覺得這一點作為一個藝人來說是最關鍵的,藝術很大程度要靠天才和悟性,否則再怎麼包裝,也至多是一個商業偶像,很難創造出真正打動人心的作品。張國榮從藝二十六年,一直用心努力地創作,無論是在歌壇還是影壇,都留下無數經典,像歌曲《風繼續吹》、《Monica》、《沈默是金》、《無心睡眠》、《紅》、《路過蜻蜓》、《我》……電影《英雄本色》、《倩女幽魂》、《胭脂扣》、《阿飛正傳》、《霸王別姬》、《春光乍泄》、《紅色戀人》、《槍王》……還有他的演唱會,九零年的,九七年的,零零年的……至今仍然值得反復回味,相信在未來也是一樣。作品有如此經久不衰的魅力,證明了他作為一個歌手和演員的實力。」
新调查:7年忘不了张国荣其人③
哥哥演唱会造型出位


即使有天賦,張國榮那份極致的工作態度,絕對不是一個普通人眼中的富家大少所表現出的真容。2000年張國榮接受《星心對話》采訪時說:「最重要的是,我真的要去做好音樂、拍好電影,讓大眾感受到,什麼叫做有品質、有水準的作品。我希望接拍的每一部電影,都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比方說,年初才拍的《槍王》,飾演一個變態殺手。很少有演員肯去演這類角色,因為會破壞形象。不過,我不會在乎,甚麼角色都該去嘗試。你知道嗎?我是那麼地想去享受新的嘗試。」

的灰分析之後得出她的理解:「他不僅僅是一個歌手和演員,他更是一個巨星,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被稱為傳奇,後來更成為地位超然的文化符號。這個人身上有一種非凡的氣質,外在表現是優雅,高貴,從容;內在有一種韌性,一種忠於自我、『雖萬千人吾往矣』的精神。其實他完全可以繼續做一個成功的商業偶像,人生道路會平穩坦蕩得多,但是他是一個敢於聽從自己內心的人,敢於實踐自己的天才想法,敢於挑戰世俗桎梏,而且始終有這個能力讓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實現。說實話,我自己覺得,大眾對明星通常是俯視的,更多是抱著一種娛樂的心態,但是張國榮的這種個性和精神,使他在眾多藝人中卓而不群,你可以不欣賞他,但是不能不敬佩他。所以連演藝圈裏的明星都稱他為『人上人』,奉他為偶像,他的地位和受歡迎程度縱使在天王巨星中也是不一般的。」
新调查:7年忘不了张国荣其人③
张曼玉和哥哥合影

肆,「張國榮熱」之後……

可以看出,「張國榮熱」有其土壤基礎,並非靠炒作能製造出來——話說回來,堅持7年更是杜絕了炒作之可能。

一個魅力十足的張國榮、一群堅持理念的榮迷、一堆回味無窮的經典影像……都讓「繼續,張國榮」前景無限。好的東西都值得推廣,也但願「張國榮熱」現象可以讓演藝圈明星學到更多。
新调查:7年忘不了,“张国荣热”现象之后…④


對媒體和榮迷團體有所留意的的灰說:「我覺得近些年媒體製作的紀念回顧張國榮的專題,水準越來越高,大部分都十分有誠意,能做到這樣已經十分不容易了。當然這也印證了張國榮其人,經得起時光和歲月的洗禮,時間愈久,一些喧囂就散得愈清,愈來愈讓人們發現他真正的價值和魅力所在。我們很希望日後媒體能夠保持這份關註和誠意,發掘更多的資料來讓公眾共享。也希望媒體在製作專題的時候,保持高度的職業道德操守,進一步增強資料的準確性和客觀性,不要拿早幾年的一些以訛傳訛的東西充數,或是帶著個人偏見來做評價。相信以後一定還會越做越好。」


「關於榮迷的懷念,各人有各人的方式,有心者都值得尊重。我自己更欣賞一些積極的懷念方式,所謂『記住他的生,而不是記住他的死』,最好是能通過回顧這個人的光彩,給予自己的人生更多的光明和啟迪,而不是一味地沈浸在感傷之中。我相信這也是張國榮希望他的fans做到的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sa3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